在現代化工業廠房建設中,中國十七冶集團承建的博望智造園、孵化園廠房建設項目,通過預制構件技術的深度應用與工序協同管理創新,實現了工程效率與質量的顯著提升。該項目不僅體現了預制裝配式建筑在工業領域的優勢,更展示了數字化管理手段對建設工程的賦能作用。
一、預制構件技術賦能,奠定高效建設基礎
博望項目廣泛采用預制混凝土柱、梁、樓板及外墻板等標準化構件,在工廠內完成精細化生產后運輸至現場進行拼裝。這一模式大幅減少了現場濕作業環節,將傳統施工中的支模、澆筑、養護等工序轉移至可控的工廠環境。實踐表明,預制構件應用使單項工序工期縮短約30%,同時避免了天氣因素對施工進度的干擾。構件生產的標準化有效提升了建筑精度,墻面平整度誤差控制在3mm以內,為后續工藝提供了優越的作業條件。
二、工序協同管理體系,打通建設全流程
項目建立了以BIM技術為核心的工序協同平臺,通過三維模型整合建筑、結構、機電等專業設計信息。在施工階段,該平臺實現了三大協同:一是進度協同,通過4D施工模擬預先發現工序沖突,調整安裝順序;二是空間協同,精準規劃大型構件吊裝路徑及臨時堆場區域;三是資源協同,基于構件到場計劃反向驅動材料采購與勞動力調配。這種協同機制使各專業施工間隙減少40%,解決了傳統施工中常見的返工與等待問題。
三、數字化管理工具,提升項目管控能級
項目引入智慧工地管理系統,集成物聯網傳感器、無人機巡檢與移動端應用。管理人員可通過系統實時監控預制構件從生產、運輸到安裝的全過程,自動記錄關鍵節點數據。特別是在質量控制方面,系統為每個構件生成唯一二維碼,掃描即可調出生產信息、檢測報告與安裝指引,實現了質量責任的可追溯性。同時,系統自動生成的進度分析報告,為管理決策提供了數據支撐,使項目整體工期較傳統模式提前約25%。
四、綜合效益顯著,樹立行業新標桿
博望項目的實踐表明,預制構件與工序協同的深度融合,帶來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重提升。一方面,機械化安裝減少了現場施工人員數量,降低了安全管理壓力;另一方面,建筑垃圾產生量減少60%,符合綠色施工要求。該項目的成功實施,為同類工業廠房建設提供了可復制的經驗,推動了建筑產業現代化進程。
中國十七冶集團在博望智造園、孵化園項目建設中,通過預制構件技術應用與工序協同創新,實現了工程建設模式的轉型升級。這種以工業化思維重構建筑施工流程的實踐,不僅提升了單個項目的建設品質,更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借鑒。隨著智能建造技術的不斷發展,預制裝配與數字化協同必將成為未來建設領域的主流方向。